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善用中國東盟合作關係 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金融海嘯改變了全球金融秩序,中國亦一改過往韜光養晦的態度,積極建議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儲蓄貨幣,希望把握這次時機為自己在國際舞台上爭取更大的話語權。從中國與全球六國央行達成貨幣互換協議,到國務院決定開展國內五個城市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等措舉,都說明了中國正在逐漸改變其貨幣政策,為使人民幣長遠轉型成國際貨幣鋪路。

在這歷史契機之中,國務院卻通過上海 在2020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總理溫家寶亦以「不進則退」寄語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滬港金融中心之爭因此再次成為熱話。溫總對於「不進則退」的闡釋是使金融市場穩定地持續發展,且要加強監管。這也許是受雷曼迷債、電盈買票疑雲、中信泰富及G20峰會「逃稅天堂」名單爭議等事件所得出的結語。然而,只著重檢討及加強監管制度不足以應付競爭。香港要「求進步」,應順國策而行,善用中國積極與東盟的合作關係,打造成泛珠三角及東亞區域的金融業龍頭,以強化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善用中國與東盟的合作

中國要在國際社會取得更多話語權,必先要鞏固自己於亞洲的地位。正如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於其十一年前出版的舊作《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中所言,中國先要稱雄亞洲,然後再尋求成為全球大國之路﹝雖然布氏認為中國最終不太可能成為全球大國﹞。相對於東北亞,中國與東南亞各國關係較為穩定。中國深知東盟各國對自己成為亞洲大國的重要性,故近年不斷向東盟國家提供援助及貿易協議。這些措施既深化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亦加強了東盟國家對人民幣的需求,使人民幣將來可在亞洲廣泛流通,成為「亞元」的主導貨幣埋下伏筆。更長遠來說,正是為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鋪路,與美元、歐元成三強鼎立局面。

債券是貨幣交易及儲存的載體,人民幣要國際化,務必要大力開拓債券市場。所以,中國最近亦提出與東盟商討建設亞洲債券市場。眾觀中國及東盟多個大城市,香港的金融配套可說是最為完善,且有發行人民幣債券的經驗。再者,香港過往在亞洲債券基金設立和交易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亞洲債券基金的重要交易場所之一。此外,國務院於去年提出研究境外機構及企業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而最近亦中央提出容許港資銀行於內地的子公司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劵,及國家財政部考慮在港發債等政策,都給予香港開拓人民幣公司債、國債及「熊貓債券」﹝Panda Bond,即國外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市場的機會。香港的總體發債規模及範圍有望擴大,有利打造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事實上,香港在金融配套及經驗方面優於上海,而論發展人民幣債劵的經驗及其政治優勢則為區內強勁對手新加坡所沒有的,所以香港應善用中國與東盟的合作關係,積極建立以人民幣為主導並覆蓋多幣種的亞洲債券市場,藉推動人民幣成為中國及東盟區內的重要貿易、投資及結算貨幣,以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此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的落成,雖淡化了香港的轉口貿易角色,卻為香港的金融業帶來機遇。雙方貿易的加強,不但加強了東盟國家對人民幣的需求,同時擴大了企業對人民幣匯率風險管理工具的需求。香港作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龍頭中心,應發展本土的人民幣衍生工具市場,為泛珠及東盟區內企業提供更多對沖風險的渠道。

另一方面,東盟與中國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勢必帶動滇、桂等地的經濟。雲南、廣西與香港同是泛珠三角經濟區的成員,作為泛珠三角經濟龍頭的香港,實可因利成便,制訂一系列措施與優惠以吸引泛珠九省地區及東盟各國的優質企業來港上市。除了主板外,亦應積極運用創業板以吸引泛珠地區一些有潛力的新興企業到香港上市,使香港成為泛珠、東盟區域的主要集資及融資市場。香港不但是泛珠三角的龍頭,更要成為金融領域上的「東盟+1」,如可於金融上配合中國與東盟的合作,則香港的股市、債市及衍生工具市場必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正如溫總所言,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是靠中央確定的,而是要靠市場競爭。在這場競爭之中,一國兩制給予香港先天的優勢。在此框架下,香港金融產業的開發有其自主權。香港可運用此優勢,順著國家對東盟的合作為方針,以開發更多元化的交易平台及人民幣國際化業務,並加強監管制度,建構成為東亞金融板塊上的重鎮。當人民幣於國際的影響力逐步擴大時,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更加超然。

2008年9月20日 星期六

投資銀行與金融體系異化

沒多久前,投資銀行的工作仍被視為最有前途的工作之一,使不少年輕人趨之若鶩。投行只靠從事直接融資、證券經紀和資產管理等服務已能獲得相當高的利潤,於金融版塊上叱吒風雲。可是,在信貸危機的陰霾下,加上一個金融海嘯,致使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破產,貝爾斯登(Bear Stearns Cos) 及美林(Merrill Lynch & Co.)相繼賣盤、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宣佈轉型為傳統的銀行控股公司,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於僅半年內完全消失。投資銀行時代的興起及終結,見證著整個金融系統異化的過程。可預期的是,未來全球政府對金融市場的干預及監管必定加強,經濟政策左傾。

投資銀行─金融系統異化的促進者
傳統商業銀行透過向個人及公司提供存款、借貸、付款等服務,賺取存款與商業貸款之間的利息差。然而,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企業多傾向以上市、發債的方式進行融資,不少商業銀行繼而開拓投資銀行業務,為企業提供發行證券、重組、清算等業務,並向投資者提供證券經紀服務和資產管理服務。除了上述業務外,投資銀行亦運用自有資本,在資本市場上進行投資或投機交易。

隨著資本主義主導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資本累積加快,富有階層的資本累積速度比其對物質的需求為快。這些資本積累及儲存起來,並沒有再流入實體經濟。這個情況做成兩個局面。首先是金融系統異化。資本愈積愈多的人把資本投向金融市場作投資或投機,期貨、期權等過被用作對沖的衍生工具,現在亦被用作短炒的投機的工具。在此形勢下,投資銀行為了引出這些資金以從中謀利,大量發行衍生工具進行高槓桿操作,透過資產證券化向投資者出售如抵押債務債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化證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y, MBS)及;結構性投資工具(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s, SIV)等的投資產品。金融系統出現異化,原先用作輔助實際經濟的金融市場,反把資金吸收於金融市場內,資金無法流入實體經濟以創造財富。投資銀行的推出的衍生產品,遂成為了被金融系統異化的加速器。

第二個局面,亦即做成信貸危機的一個原因,就是貸款制度寬鬆。部份富人資本仍然儲於銀行之內,銀行「水浸」,遂不斷加強放債,以賺取利息收入。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貸款的信用規範亦漸寬鬆,甚至大量貸款於物質需求大於資本累積的基層市民,未有考慮其在經濟環境轉變下的還款能力。在此形勢下,次級按揭便形成。投資銀行收購了包括這些次級按揭的債務,證券化為CDO及MBS等產品售予投資者。雷曼兄弟發行的迷你債券亦實為CDO。

投資銀行發行這些衍生工具,透過極高的財務槓桿把利潤倍大,在市道好的時候大大獲利。去年11月,五大投行共分紅近380億美元。然而,在市道不景下,這種槓桿效應卻使投行蒙難,分紅的10個月後,五大投行絕跡華爾街。蓋棺定論,他們是金融系統異化的促進者,最後也死於金融系統異化所引發的金融災難之中。

經濟政策勢必左傾
在金融系統異化的情況下,金融市場不但無法支援實體經濟,更反過來破壞了實體經濟。事實上,除了五大投行覆沒外,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美聯銀行(Wachovia)及美國國際集團(AIG)等商業銀行及巨型保險商亦受波及,樓市亦現危機。整個金融系統頻臨崩潰,全球經濟亦受拖累。

全球央行出手救市,美國政府的救市手段引起了國內自由派的反響。從前,美國政府認為自己的職責只是制定遊戲規則,所有事件可由市場機制解決。他們只在如1987年股災或1998年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崩潰等重大事件才出手干預﹐防止經濟受到嚴重衝擊。可是,此次美國政府先後出手接管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及AIG、禁止股票賣空交易、又提出救市方案,並呼籲全球央行一起出手救市,可說是自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對金融市場的最大干預。美國財長保爾森(Hank Paulson)也表示「原始資本主義是一條死胡同」,可見是次金融危機改變了美國政府的思維。

此外,英國政府把出現財政問題的B&B銀行(Bradford and Bingley )國有化,同時出售其資產,而愛爾蘭政府6間銀行的債務和存款作出擔保。可見各國政府對金融體系的干預措施仍會陸續出台。事實上,若金融市場進一步惡化,影響的不只是金融機構,而是普羅大眾的積蓄及退休金。所以,可預期的未來,全球政府將會對金融市場加強干預,制訂更嚴謹的法規(尤其是風險管理及信貸標準方面)。而且,金融市場的異化亦影響著實體經濟,有機會造成一定規模的裁員潮,各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將無可避免地左傾。
至於其他獨立投行能否在金融海嘯中存活?或是透過併購轉型為綜合式銀行?這些都有待分曉。

2007年5月27日 星期日

中國股市趣談

出自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金口的一字一句,對於環球金融市場一向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格老」最近謂「中國股市泡沫將導致股市”戲劇性回調”」的言論雖震動多個主要市場,然而,國內股市卻在微跌一天後,迅速作「V」型反彈,言論對國內股市影響甚微。滙豐的Steven Sun對「格老」言論失靈解釋得最妙,他謂:「如果我告訴中國任何一位普通投資者格林斯潘說市場有泡沫,他們會問我格林斯潘是誰」。

言論不能喊停股市,實質措施可以嗎?雖然中央政府最近推出外界所謂「三管齊下」的措施,務求使股市降溫,可是措施成效早受質疑。首先,當局把人民幣的波幅範圍擴大至0.5%實屬象徵性質。匯率可升可跌,甚至可退回原來0.3%的範圍,何況過去匯率升跌亦甚少接近波幅上限。其次,銀行存放在央行的準備金早已達11%至12%,所以中央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至11.5%的措施可謂作用不大。此外,政府把存款息率調高至3.06%、貸款息率則調升至6.57%。這樣的息率對一個實質經濟增長率每年達11%的國家,實難壓抑增長。所以,股市持續攀升,並不令人意外。現在看來,這些措施只是為了中國在中美會談前夕紓緩矛盾。

事實上,天下人人熙來攘往,皆為一個「利」字。既然股市有利可圖,人們簇擁而至,確實無可厚非。可是,國內散戶對於股市確實是瘋狂,以致社會出現一些怪現象:例如上海正出現家傭短缺的情況,一些家傭中介公司從4月開始就很難招到新的工人。原來家傭都走到證券行裡緊盯著股市了,致使一些中產家庭出現「飯碗沒人洗、地板沒人擦」的局面。此外,上周於「淘寶網」﹝國內著名的拍賣網站﹞更出現一則「以100元人民幣出售有醫生簽名的一個月病假證明」廣告。這則廣告後來被撤掉了。人們對股市的瘋狂,已經影響著整個社會了。

正當不少財經人為預測國內股市是牛是熊爭持不下時,國內投資者可以肯定地答你:「這是個鹿市」。「鹿市」是國內投資者發明的一個術語,意指大批短線投機者做就的無規則波動市場。像這樣有趣的原創術語還有很多,如:低買高賣稱為「搶帽子」、在虧損時止蝕離場稱為「割肉」、股價被一則消息推高被稱作「抬轎子」、「老鼠倉投資者」則是指內幕交易者。此外,散戶多不關心股票的估值,他們只要辨別股票是「妖股」還是「黑馬」。「妖股」存在著很高的風險,「黑馬」卻能帶來超過預期的回報。這些結合了中國傳統趣味組詞和投資者對股市熱情的原創通俗投資術語,正在每個證券所大廳內流傳著。

我個人認為不論中國市場是好是淡,投資者都應知足常樂,持盈保泰。畢竟,按2007年預計收益測算,中國股市目前的市盈率為33倍,幾乎比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股票高出80%。事實上,世上還有其他既有前景,而且沒那麼熱的市場值得我們投資呢。

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

成鑽之路:墨西哥的政經障礙

繼03年的「金磚四國」﹝BRICs,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個重量級的新興市場﹞後,高盛(Goldman Sachs)全球經濟研究主管Jim O’Neill亦於05年底根據勞動力成長、資本存量與技術成長三方面推估出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亞、韓國、越南、土耳其、菲律賓、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及孟加拉等11個極具潛力的新興市場,是為「The Next Eleven」(簡稱N-11,被外界譯為「新鑽11國」),當中以韓、墨兩國為首。事實上,韓國是70年代「亞洲四小龍」(East Asian Tigers)之一,其高增值的資訊科技產業、造船業及汽車業,早已躋身世界經濟舞台上的重要位置。所以,韓國已說不上是新興市場。反之,這個被稱為「屹立著雄鷹的仙人掌國」的墨西哥,則值得探討。

自1929年起,墨西哥政局長期由制度革命黨(Institutional Revolutionary Party, PRI)把持。制度革命黨強調國家獨立及民族主權,實行保護主義與封閉式的市場經濟。80年代,墨西哥債務危機爆發,政府債台高築,經濟衰退及通貨膨脹持續,大批墨國人偷渡美國。至88年,制度革命黨籍總統沙連拿斯(Carlos Salinas)放棄左派路線,改行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大力削減公共開支,並實行私有化。更重要的是,他於1994年與美國簽訂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

NAFTA的簽訂促使墨西哥經濟全球化。外資不斷流入購買墨國的廉價勞力及天然資源。最近五年,外資年均流入墨西哥175億美元,高踞拉丁美洲之首,是印度的11倍。此外,在蒙特勒(Monterrey),這個引入了2,000億美元外資及美國商業文化的第二大商業城市,更孕育了不少可以衝出國際的企業。如去年營業額達10億美元的工業集團Grupo Industrial Saltillo,其營業額一半以上是來自北美地區、日本及澳洲的銷售。另外,水泥公司Cemex,亦是全球最大的預拌混凝土製造商。這些成就,都是得益自NAFTA的。現在的墨西哥已是全球第10大經濟體、第12大出口國及第6大石油出口國,在新興市場中全球化程度最高。觀其國內主要指數「IPC股票指數」,過往兩年累算升幅約125%﹝截至07年3月30日﹞,可見墨國經濟有其偌大的發展空間。可是,正如Jim O’Neill所言,N-11仍「未成氣候」,墨國要成為鑽中之鑽,實在是面對著一些障礙。

首先是經濟障礙。NAFTA雖對墨國北部的工商業發展奠下基石,可惜,對於南部卻是工作驟減的罪魁。NAFTA使墨國開放小麥市場,大量低價的美國及加拿大農產品進入墨國,使南部農民無法生存。另一方面,墨國當局亦因應人口增長趨勢而估計未來20年內,每年必須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可是,至今只創造到指標的一半數量,致使約40萬人擁到美國邊境碰運氣。此外,墨西哥一直依靠的低工資競爭力亦在減少。墨國的出口品與中國有50%重疊,然而墨西哥工人的薪資約是中國同等工人薪資的3倍,這已使美墨邊界附近的保稅加工區(Maquiladora)有約80萬個職位流失。而過去墨西哥作為美國最大紡織品供應國的地位亦於2001年被中國取代,單是一個奇瓦瓦州(Chihuahua)亦因此有10萬人失業。難怪美國前財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都說墨西哥平均家庭收入自NAFTA通過以來的13年裡都幾乎沒有增長。

除了失業率增加外,通貨膨脹亦影響著墨西哥經濟及人民。由去年2月至今年2月,墨西哥的通脹率高達4.1%,相比墨西哥中央銀行預期的3%為多。今年2月初,7萬名墨西哥市民便因為墨西哥玉米餅﹝Tortilla,墨國窮人的主要糧食﹞漲價4倍而上街示威。失業加上通貨膨脹嚴重影響墨國社會穩定及經濟發展。事實上,現在有幾乎45%的墨西哥人活於貧困之中。

墨西哥的另一個經濟障礙,就是大企業壟斷嚴重。剛於2006年《福布斯》(Forbes)「全球富豪排行榜」位列第三的墨西哥電信業鉅子Carlos Slim所持的電信企業Telmex主宰著該國的電信市場,Telmex寡佔定價(Oligopolistic pricing),嚴重影響了墨西哥電信業的競爭力。另外,2000年初,幾個前Cemex主管決定自立門戶,從俄羅斯進口廉價水泥,然而運送水泥的船於每個港口都航程受阻,逼使他們把生意移往非洲。可見大企業對於墨西哥的競爭力已成一股惡勢力。

此外,墨西哥富人逃稅亦見嚴重。Pemex為墨西哥的國有石油公司,每年貢獻了30%的國家稅收。然而墨國的非石油相關稅收只有10%。這亦意味著約有50-60%的人在逃稅或濫用免稅。事實上,墨國最富裕的20%人口獲得全國55%的總收入,如此貧富極度懸殊,富人還要逃稅,不利墨國社會穩定及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墨西哥高度依賴美國資本及市場。蒙特勒的2,000億外資有3分之2是來自美國。此外,來自製造品外銷的30%本地生產總值(GDP),美國佔其中6成。所以,美國經濟的好壞,直接牽連墨國經濟的發展,這使得墨西哥經濟極為脆弱。

除經濟外,墨西哥亦有其政治障礙。要解決經濟障礙,墨國政府必須改革農業及稅法、加強徵稅、開放石油市場。事實上,這些都早被前總統福克斯(Vincente Fox)納入計劃之內,可惜無法完成。福克斯是終止制度革命黨71年執政的首位國家行動黨(National Action Party, PAN)籍總統。可是,墨國會仍由制度革命黨把持著,政治對立使福克斯於國會的提案幾乎沒有一樣被通過,福克斯有心無力。而且,墨國憲法規定,總統及國會議員皆不能連任,致使福克斯沒有機會有下一個6年繼續施政,唯有指望繼任人跟自己政見相近,續行其政。

而去年中的總統大選,國家行動黨的卡德隆(Felipe Calderon)在爭議聲中以0.6%差距險勝民主革命黨(Party of Democratic Revolution, PRD)的歐布拉多(Lopez Obrador)。卡德隆大致上更福克斯的右翼主張相同,但其勝出選舉的爭議性受左翼支持者的質疑,使他在處理公共事業改革或私有化Pemex議題上,必定遇到工會及反對黨的阻力。這亦是墨西哥成鑽之路的一大障礙。

此外,墨政府立場親美,影響了墨西哥跟巴西、玻利維亞等左翼政府的關係,亦曾與委內瑞拉及古巴等國出現過外交危機。這亦使墨西哥在拉丁美洲地緣政治上有被邊緣化的趨勢。

墨西哥若能解決經濟及政治上的困局,必能進一步發展自身的經濟潛力,成為新鑽11國以及整個新興市場之首。高盛亦預測,墨西哥於2050年,將超越俄、英、德,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而國民人均收入也將達5.3萬美元,超過中、印、巴。

事實上,部分投資於N-11中印尼、韓國、越南及菲律賓等單一市場基金都先後登上基金評級權威Morningstar的基金榮譽榜。市場上暫仍未有專門投資墨西哥的單一市場基金。但不少拉丁美洲基金及部份BRICs基金亦有轉向投資墨西哥市場。事實上,整體拉丁美洲股市的市盈率差不多全球最低,原因是風險偏高,波動較劇烈,因此投資者進場前,必先考慮自身承受風險的能力。

2007年3月29日 星期四

明日的新興市場之星 ── 阿富汗

過去幾年全球表現最好的投資市場都不離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包括烏克蘭、哥倫比亞、巴基斯坦等等。若按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FIBV)的定義,新興市場乃指國民年所得低於9,650美元、外資流入受限制,而且外匯資本流動尚未完全開放的國家。事實上,所謂新興市場國家就是政治學「世界體系理論」(the world system theory)裡「第三世界」(the third world)中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由之前投資者熱衷的拉丁美洲、新興歐洲、印度、中國到近期大受追捧的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國家都成功摒棄了「第三世界」這個古舊且帶貶義的辭彙,並換上「新興市場」這個近年被不少投資者誤以為是利潤保證的名字﹝當然是沒有保證啦﹞。

然而,上述的市場都被不少名家分析過,我這次倒想分享一些現時仍毫不起眼甚至未成氣候的第三世界國家,但將來很可能大放異彩,成為新興市場的一員── 阿富汗。

古時的阿富汗被稱為「文明的十字路口」,是東西陸路交通的樞紐,絲路的要衝。可是,持續不停的內戰及聯合國對塔利班政權的經濟制裁,使阿富汗經濟困頓,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自塔利班政權倒台後,聯合國遂於02年大致上解除了對阿富汗的經濟制裁。殘暴政權被推翻,經濟制裁被解封,但接踵而來的是軍閥、伊斯蘭好戰派及阿蓋達殘餘份子的混戰。戰亂頻仍,致使四成阿富汗人閒賦家中,而鴉片的生產支配經濟,更使農地流失,一些較貧窮省份的人民頻臨飢荒。

儘管如此,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統計,阿富汗每人年平均所得從02年的180美元至今年的355美元,翻了近一倍。國際貨幣基金更預測阿富汗於2007年將有11.7%的經濟增長。事實上,不少外資以已不斷進駐阿富汗,如可口可樂、渣打銀行、凱悅酒店集團、豐田汽車及DHL等大型跨國企業已開始在阿富汗運作。卡爾扎伊政府不但重修稅法以求吸引外資,更開設建設工業園區以促進該國的工業化。此外,政府更斥資改善國家的電力網及公路網,預計全國公路系統將於2010年完成,而一條連接塔吉克至烏茲別克的電纜亦預計於2008年完成,到時將會解決喀布爾(Kabul)居民現在每日供電三小時的苦況。而且,自02年開始,中、美、英等多國都先後免除阿國欠下的過期債項,大大減輕了阿富汗的經濟壓力。

除了政府的積極行動外,豐厚的天然資源亦是阿富汗的一家賣點。在蘇聯統治時期,蘇聯專家勘測過阿富汗蘊藏有1,200億立方米天然氣和1,500萬噸石油。而根據美國地質勘測局最近的探測,阿富汗油氣儲藏量是這個數字的10倍。此外,阿富汗亦有的煤、鐵、鹽、大理石、青金石等礦物。在這個資源日益緊絀的時代,這些天然資源,不僅吸引外商的投資及富有國家的消費,更可為阿富汗人民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生活質素。

事實上,最能使阿富汗的資本主義市場活躍起來的便是阿富汗創業者的創新思維及冒險精神。阿富汗是一個伊斯蘭國家,伊斯蘭律法禁止金融機構及市民支付或收取利息,致使銀行難以吸引存戶。可是,喀布爾的Azizi銀行卻推行名為Qismat的計劃﹝Qismat為波斯語,即「幸運」的意思﹞。只要顧客開戶,便自動參加幸運抽獎,這些獎品包括汽車、電視及金飾,而顧客開戶後3個月才可提款。就這樣,Azizi銀行就透過Qismat於短短半年內獲得2,000萬美元存款。

除了銀行業外,阿富汗的影視業亦活躍起來。塔利班政權禁止音樂表演及電視廣播,他們一倒台,阿富汗便已開設了六家電視台,預計明年將有16家民營電視台營業。儘管阿富汗保守派人士常斥責電視節目縱容婦女拋頭露面,但像《Afghan Star》﹝可算是阿富汗版的《American Idol》﹞這類節目深受阿富汗青年歡迎,而且電視廣告不斷增加。阿國國內媒體Moby Capital Partners佔計目前阿國每年媒體廣告市場收益約達1,000萬美元左右,可見這些阿富汗創業者的頭腦及冒險精神足以擊敗某些阻礙經濟發展的傳統包袱。跟大多數的新興市場發展趨勢一樣,阿富汗的發展務必衍生出一群中產階層,成為內銷經濟的中流砥柱,使國內經濟逐漸穩健起來。

雖然上述有很多利好因素,但阿富汗至少於以後三年也未能成為灸手可熱的新興市場國家,其主要原因仍然是一些新興市場的老問題 ── 政局動盪及貪污。阿富汗仍有零星戰事發生,而南部坎大哈(Kandahar)雖為極具潛力的市場,但卻屬於土匪橫行、自殺式炸彈事件持續的禁區,貨車都未敢運貨到這裡,致使一些巴基斯坦商販於此處走私販賣。此外,阿國貪污嚴重,阿國內一間跨國合營的手提電話公司Roshan由於拒絕行賄,其傳輸設備被海關扣留數月,至生銹發霉。而且,Roshan亦因此失去黃金地段的租約。此外,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於2006年有關世界各國經常的難易程度評估報告顯示,在被評估的全球175個國家中,阿富汗排162名,屬於投資環境最差的國家之一。世界銀行發現阿富汗的官僚主義作風、欠缺保護投資者的法律架構及重建進展緩慢乃讓阿富汗失去對外商投資吸引力的主要原因。雖然如此,阿富汗的經濟潛力不可忽視。

世界上倒有一隻直接投資阿富汗的「阿富汗重建基金」(The Afghanistan Renewal Fund)。這隻由Acap Partners管理的基金主要以提供風險資本(risk capital)的方式,投資於阿富汗的中小型公司。可惜,這是一隻創投基金(Venture Capital Fund),主要投資者是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A)、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verseas Privat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OPIC)和一些富有的個人投資者等,普羅大眾未能接觸到這隻基金。

事實上,阿富汗並未有股票交易市場的設置,而市場上亦暫未見有直接投資阿富汗的互惠基金。但值得留意的是,美國有一隻主要投資於財富500大企業,名為Pax World Balanced Fund的互惠基金。這隻美國老牌社會責任基金的投資者,可選擇從投資基金所獲取的利潤或股息捐贈於其下一個主要著力於重建阿富汗的非營利機構Pax World Service。這可說是投資者對阿富汗的一種無私的「投資」啊!

喜歡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且能承受較高風險的朋友,倘若將來發現市面上的新興市場基金會涉足這個「山人之國」(Land of Afghans),則可以一試啊!